缘 起
程兆奇
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之际,考虑到东京审判在中国长期以来没有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基本文献,因此,我们将搜集、整理、出版相关文献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同时,为了便于国内学者了解海外研究的状况及促进国内研究的发展,我们还同步开始了研究丛书的编辑,以出版海外重要著作的译本及精选相关史料和编纂工具类书籍。随着主要史料的出版和研究丛书的进展,我们觉得应该有一个能及时反映海内外研究成果的园地,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但开始着手后,我们才意识到要办一份集刊还是有不易克服的困难。
2017年,我们曾在古华山庄召开了京宁沪部分编委参加的座谈会,专门商讨办刊事宜,大家的意见也是慎重为上。当时主要觉得,一是专业太窄,二是没有刊号,两个不利因素加在一起稿源就会成为大问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金以林先生见情而坦率的说法可以作为大家意见的写照。以林先生说,我个人愿意贡献两篇论文,但长久支持肯定做不到。我们最初确实只从需要出发,而没有考虑实际是否可行。所以会议之初我还说,我们并不祈求和学术热门一争广大光明,我们只是想为通往战争审判研究的幽暗小径点燃一盏指明的油灯。
既然认为定期出刊还有困难是较为一致的看法,座谈会后我们便将办刊一事归入了“缓议”的事项。前年研究院的工作全面展开,在讨论研究院发展时,此事又被重新提出。大家觉得有一本院刊,对战争审判研究还是能起到推动的作用。赵玉蕙和龚志伟更是自告奋勇,表示他们会通过年度青年会等时机动员青年学者投稿。于是,我们去年在“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公号上发出了征文启事,同时向对我们工作素所关心的几位资深学者发出了希望支持的邀约。在今年年初截稿期前,我们收到了足以支撑第一辑的文章,深感欣慰和温暖。不论万事是不是开头难,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勉励,迈出了第一步,就一定可以走下去。
本刊责编孙莺和出版社总编辑许仲毅,都曾希望我为第一辑写一篇“缘起”,以说明“战争审判研究的意义”。我想这不仅符合常例,从读者和编者的立场出发,也有其必要性。但这些年对相关意义已多有说明,再谈不免重复。日前“东京审判研究丛书”改为“战争审判研究丛书”时,在丛书新序末节谈到了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姑录于此,作为“缘起”的结语:
战争审判研究在学问世界中是个很小的领域,但跨门而出,和它连接的是人类社会至今未获解决的战争灾难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曾经发生过的战争罪行和战争罪行审判的研究,总结经验,探索避免战争、制止战争之道,实现世界和平这一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是我们努力从事看似琐碎、渺小甚至卑微的工作时心中所悬的伟大目标。
目 录
论文
战争罪及其审判的国际基本法则 王秀梅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法律性质与罪刑法定原则 毛晓
并未终结的审判——战后起诉日本“慰安妇”制度罪行活动剖析 苏智良
战后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调查与法庭审理 张连红
关于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吴景平
多形态史料的互相勾连——NARA所藏东京审判史料的整理与数据库建设 赵玉蕙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其建立的历史叙事与法律来源之异同——以《开罗宣言》为中心 龚志伟
时局、民意与非法考量:困境中的国民政府对日战犯审判 曹鲁晓
论人道主义干涉行为在侵略罪认定中的地位——基于对《罗马规约》第八条之二的解释 陈文秀
笔谈
中国因素对于东京审判的意义 程兆奇
战争犯罪中的组织与个人——以东京审判为案例 户谷由麻(著);赵玉蕙(译)
靖国神社怎样否定东京审判 向隆万、马 静
重要文献、论著选译
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战争罪及其审判的国际基本法则
王秀梅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模式会不断发生变化,但构成战争罪的核心要件没变。审判战争罪的法庭从专属法庭到特设法庭,再到惩治核心罪行的国际刑事法院的发展,所依据的国际法和基本原则仍在继续沿用并不断完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厘清了战争罪的基本概念,解决武装冲突的法律依据问题,创建和发展了战争罪审判的刑事责任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为国际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战争罪;审判;国际规则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法律性质与罪刑法定原则
毛晓
【内容提要】有学者认为,东京审判的遗产被当代国际刑事审判忽视和质疑的部分原因在于前者对侵略行为等罪名的认定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然而,本文认为,东京审判不应因此而被忽视,因为至少在方法上,东京审判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辩论为理解国际刑事法庭的组成文书的法律性质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见解。除了法庭判决之外,东京审判中的一些少数意见对“管辖权”和“可适用的法律”进行了区分,从而阐明《东京宪章》的性质,并将该问题与对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联系起来。尽管《东京宪章》与《纽伦堡宪章》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二者本质上都可以被认为是“实体性”的,因而法庭可以直接适用《宪章》中的罪名,而本身没有义务讨论《宪章》规定的反和平罪的定义是否与侵略行为发生时的国际法规则发生冲突。除此之外,从实证法的角度上看,事后立法未必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二战之后发展出的国际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则也并不禁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的国际罪行进行事后立法。
【关键词】罪刑法定原则;东京审判;侵略罪;管辖权;少数法官意见
并未终结的审判——战后起诉日本“慰安妇”制度罪行活动剖析
苏智良
【内容提要】“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是二战时期日本国家犯下的战争犯罪。战后印度尼西亚地方审判等审理了个别案例,将施暴者绳之以法。但由于日本政府隐瞒了这一战争犯罪,使得“慰安妇”问题长期无法昭示天下,成为拖延至今尚未解决的战后遗留问题。2000年东京“慰安妇”国际战犯法庭的隆重举行,尽管是民间活动,不具有法律追溯力,但也是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的可贵尝试。我们希望日本政府有勇气承认这一罪错,向受害国和受害者道歉,并予以赔偿。
【关键词】“慰安妇”;日军性奴隶;东京“慰安妇”国际战犯法庭;审判
战后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调查与法庭审理
张连红
【内容提要】战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审判日本战犯罪行,曾先后成立南京敌人罪行委员会和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开展广泛调查,南京调查敌人罪行委员会第一次明确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三十万人以上。在战后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审判南京大屠杀案主要战犯谷寿夫过程中,有关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虽然不是法庭调查的重点,但在起诉书和公审的过程中都不断涉及大屠杀遇难人数的规模。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最后根据法庭调查的28件集体屠杀和858件分散屠杀遇难人数,以及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记录,最后判决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达三十万人以上”。作为加害方日本在战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大规模焚毁了日军攻占南京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当年法庭判决的证据主要来自战后中方的调查。
【关键词】敌人罪行调查;南京大屠杀案;战犯谷寿夫审判;遇难人数30万
关于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吴景平
【内容提要】包括日本赔偿问题在内的“战后处置”有着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内容,在通贯性整体性的抗战史研究体系中,已见有相对独立的安排,其中战后日本赔偿问题涉及国别多,情况复杂,持续时间长,受到学界的关注,已有相关史料和专门性论著问世。如以中国为本位对战后日本赔偿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专门性研究,需要从梳理大量存世未刊档案史料入手,确定更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如行政院赔偿委员会和驻日代表团等专门性机构的设立和运作、国民政府有关政策和方案的拟订以及与美国的互动、导致赔偿问题处理结果的原因及影响等。
【关键词】抗战史研究;战后处置;日本赔偿;国民政府
多形态史料的互相勾连——NARA所藏东京审判史料的整理与数据库建设
赵玉蕙
【内容提要】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所藏东京审判相关历史文献具有保存状况好、完备度高的特点。除了文本资料外,该馆还保存有数千张图片和超过8000分钟的原始庭审视频资料。如何基于这些历史资料的特征进行整理编纂,并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呈现文本、图像、声音等不同形态,使之得以互相联结,实现高效便捷地研究利用是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东京审判;历史文献;数据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其建立的历史叙事与法律来源之异同——以《开罗宣言》为中心
龚志伟
【内容提要】《开罗宣言》宣布将“惩罚日本之侵略”,它是中、美、英三国首脑首次联合提及战后追加日本战争责任的国际文件,对于战后盟国对日本首要战犯审判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其对于战后审判的法律规划则相对疏略。《开罗宣言》尚未明确提出追究个人责任,也尚未明确提出使用司法审判的方式,而早于它的《圣詹姆斯宫宣言》《对暴行的声明》等国际文件均已提出了这些要素,它们是战后审判更直接的法律来源。东京审判检方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在筹备起诉工作时,曾专门研究过法庭的法律依据问题,认为《开罗宣言》的存在有助于凸显法庭的国际性质,昭示了战后审判是自1943年底以来中、美、英等主要盟国一以贯之的努力结果。多数派法官最终把《开罗宣言》列为法庭的法律来源的第一份依据,其彰显的意义也在于此。
【关键词】战后盟国对日本战犯审判;《对暴行的声明》;国际刑法
时局、民意与非法考量:困境中的国民政府对日战犯审判
曹鲁晓
【内容提要】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在南京、沈阳等10个城市设置了军事法庭,目的是惩处日本战犯,并疏导被日军荼毒14年之久的中国民众的积愤。上述两个目的的达成,正是国民政府对日战犯审判的意义所在。然而,处于遣返和内战之中的审判深刻地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因而不能被国民政府专注对待;另外,受制于内战和国际关系,国民政府一再赦免日军“人才”,致使审判的正义性受到冲击;而由于审判的文明属性和国民政府“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民众的积愤实际也未得到有效的疏导。基于此,国民政府审判在惩处战犯和疏导民愤上可谓不尽人意。
【关键词】国民政府对日战犯审判;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遣返;内战
论人道主义干涉行为在侵略罪认定中的地位——基于对《罗马规约》第八条之二的解释
陈文秀
【内容提要】《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下的侵略罪诸多构成要件中,背景要件和结果要件皆以国家行为为考察对象。依据侵略罪的文本含义,在认定人道主义干涉行为的发动者是否构成侵略罪时,背景要件与结果要件将会同时考察人道主义干涉行为的合法性,但是考察的层级略有差异。背景要件初步考察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只要使用武力侵犯了他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都被视作满足了背景要件;结果要件则在其细分要件“性质”当中详细考察武力干涉行为有无国际法上的正当化事由。此外,结果要件还将依据比例原则,对人道主义干涉的规模、目的和严重程度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其是否满足结果要件。
【关键词】侵略罪;人道主义干涉;比例原则
东京审判
索利斯·霍维茨(著);梅小侃(译)
索利斯·霍维茨为东京审判美国检查组检察官,他的《东京审判》作为亲历者写的研究论文,有特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