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斯人虽去,风范长存:周年共忆刘统老师(六)

发布时间:2023/12/7 15:01:00



追忆刘统先生二三事

陈亦楠

幸亏有这样甘坐冷板凳的史家,才不让我们在史海中迷航。在刘统先生的追思会上,我才了解到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一路走来不同寻常的历程。

与刘统老师初识,是在2019年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合作拍摄中宣部重大外宣项目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当时正逢几部大作出版前夕,刘老师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从未因此怠慢过摄制组。在接受完采访后,他更是把尚未出版的关于战后国民政府对日审判的原稿复印件无私地给了我们团队,供纪录片参考。

再次见到刘老师时,他已是拥有粉丝无数的畅销书作家了。当时,我们正拍摄央视百集纪录片《山河岁月》中《上海的早晨》一集,内容涉及解放初期,中国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国民经济的恢复。彼时刘统老师的著作《战上海》已火遍大江南北,讲述的是没有大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经验的共产党人,如何在上海解放的一年间,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解放上海、安定上海、建设上海的目标。若纪录片能采访到刘老师,一定会更具可看性。但是,刘老师当时刚动完手术不久,还在恢复期。我抱着试试看的幻想,微信邀约了刘老师,没想到他一如既往爽快地答应了。采访约在交大徐汇校区人文学院的汉教楼,当刘老师的女儿姗姗搀扶着还是非常虚弱的他进门那刻,我忍不住泪目了。与平日里声如洪钟,一口北京话滔滔不绝不同的是,这次的采访刘统老师气如游丝,讲话非常吃力,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细节描述和观点表述,他丝毫不打任何折扣。

最后一次见刘统老师,是在他故去前几个月,我们在机场泊车上偶遇,刘老师由太太陪同去广东讲课。我当时非常开心,心想刘老师已能坐飞机远行了,定是恢复得不错。我与他一路畅聊,得知我是去采访梁振英先生,他又谈起梁为浦东开发开放背后作出的贡献。末了,我们还约定下次采访,刘老师说:你叫我,我一定来。谁知,这竟成永别……

前些日子,收到刘姗姗姐寄来的刘老师遗著《转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翻读中仿佛他爽朗讲话的模样跃然纸上。这本书讲述了在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最大规模的人民战争。而我们的刘统老师也曾在最狭小的陋室里,做着对他来说最快乐的研究;曾在最危险的战场上,书写着他的快意人生。

作者陈亦楠,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员、高级记者。


追忆刘统老师

俞洁

我与刘统老师的关系并不算密切。在制作《东京审判》和《亚太战争审判》系列纪录片期间,我参与了许多交大战争审判研究中心的研讨会和发布会,因此与刘老师有过几次简单的交流。每次听见他发言,我总会产生一个想法:这样好的嘉宾,我何时能有机会采访他呢?

这个机会终于在2021年春季到来。我开始制作百集党史文献片《山河岁月》中的一集《上海的早晨》。这集讲的是新中国的“公私合营”,内容和刘老师的著作《战上海》高度契合。五月底,刘老师欣然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但就在此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刘老师突然身体不适,需要紧急手术。一向精力充沛、和蔼可亲的刘教授,怎么会突然如此?

虽然错过了采访机会让人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刘老师健康的担忧。意外的是,不久后刘老师主动联系我,表示愿意完成之前的采访约定,尽管他刚刚做完手术不到一个月。在他女儿珊珊的强烈担忧下,我们约定采访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

采访当天,我注意到刘教授消瘦了许多,头发也开始斑白。他身穿的衬衫仍然笔挺、带着熨烫的痕迹。他在镜头前的表现依然精准、流畅且不失幽默,看不出一丝病态。然而,采访结束时,我看到了他的衬衫被汗水沁透。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为了履行这个采访约定所做出的努力。

这可能是刘老师接受的最后一次电视采访。他的遽然离去,不仅给他的亲友留下深深的哀伤,也给广大读者、观众带来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每当回想起那次采访,我都深感敬佩。他面对病痛的坚强,他的一诺千金,以及他对学术事业的无限热情,都让我深受触动。

作者俞洁,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