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研究院系列讲座:王新《国际刑事审判的渊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6 19:30:00

12月26日下午,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2022年系列讲座(交流会)第六期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新主讲,由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玉蕙主持。王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刑法、国际刑法研究,曾在《法学家》《政治与法律》《政法论丛》等杂志发表学术文章。校内外50余人聆听讲座。




王新教授围绕“国际刑事审判的渊源和发展”展开讨论,梳理了从《凡尔赛条约》签订到国际刑事法院成立这近百年间的国际刑事审判的发展史,介绍了纽伦堡法庭、东京法庭、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以及国际刑事法院对于战争罪行的管辖与审理,辨析了几个机构对于核心罪行定义的不同,并指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际刑法的“牙齿”逐渐生长出来,国际刑事机构和国际刑法将在未来的国际社会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讲座完毕后,与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持展开评论与交流。徐持从历史与国际法两个角度进行与谈,提及一般法律原则对国际刑事审判的影响、罪刑法定原则对国际刑事审判的约束、两大国际审判中的共谋罪以及政治力量、外交关系对司法机制的影响等问题,并认为,国际刑法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国际犯罪的发生以及与国家主权论的博弈。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首席专家程兆奇围绕“胜者的审判论”以及国际法难以规制强权这一难解的问题与王新教授和徐持研究员展开交流;赵玉蕙则以东京审判菲律宾法官异见书为基础,请教战胜国可以审判战败国的合理性,王新教授对此做出回应。


讲座大纲


一、国际刑事审判活动

(一)《凡尔赛条约》:无果而终

(二)纽伦堡宪章:诞生证书

(三)东京审判

(四)缺失期:40

(五)前南国际刑事法庭

(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

二、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路线图”

(一)“起步”期

(二)“双轨并行”的起草期

(三)被“捆绑”的搁置期

(四)被“拾起”的时期

(五)“冲刺”期

(六)“撞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