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至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与《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第九届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青年学者研讨会”在上海南郊宾馆召开。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16名青年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资深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副院长齐红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致辞。他们指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研究战后审判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并鼓励青年学者产出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服务国家,也影响世界;资深学者和出版机构也将为青年学者创造成长的空间,提供实践的机会,只有这样,学者们的学术理想与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学科才能发展,学术才能繁荣,国家的话语体系建设才能落地。
随后,会场举行“战争审判研究丛书”最新出版物《日本遗孤的认同研究——中日两国三代人的生命叙事》首发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介绍了新书价值与丛书动态,并与参会嘉宾及该书作者张岚一同为新书揭幕。
会议分为特别报告和青年报告。特别报告共两场,由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戴建兵主持,金以林、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教授程兆奇、张连红、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调查员路平主讲。
青年报告共分四场,分别由《抗日战争研究》副主编高莹莹、张连红、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程维荣、吴景平主持。16位青年学者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高莹莹、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宫文婧、苏州城市学院教授高士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岚、程维荣、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彦君、副研究员赵玉蕙、助理研究员龚志伟等学者对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深度点评。
自由讨论由金以林主持。吴景平、高士华、程兆奇、张素萍、姜沛辰等发言,就学术研究与学术表达之间的张力与界限、表示青年学者可借此次会议理清思路,发现文章的问题,并期待在战争审判领域看到更多高水平成果。